作品感人之处,还包括聚焦“王杰班”的独家材料和深入描写。王杰牺牲后,他所在的班被命名为“王杰班”。每一任班长、每一个战士都深感自己身上军人使命光荣,责任重大。那些经过“王杰班”洗礼的战士,也个个都是好样的。这种品质被一代一代传承下来,闪耀着新时代的光彩。比如90后林德华,个子虽小,却能完成120多天的“魔鬼式”训练,在国际军事项目的比赛中,战胜了许多外军对手,荣获一等功,给中国军人争了光,也给国家争了光。正如作品所言:“他们已不是某一个人在发力,而是整体在奋进。一个人仅仅是整体的一部分。而若干个部分组合起来,组合得默契、协调、流畅,严丝合缝,才能组合出精彩,组合出卓。
这部作品站到新时代的历史方位,讲述了王杰生前所在的部队中,一代一代中国军人学习王杰精神、继承王杰遗志而英雄辈出的故事。如大学生军人周丽平牺牲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,中央军委授予其“抗洪救灾模范”称号;破障营三连指导员罗浩在一次海上训练时,因冲锋舟侧翻,英勇牺牲,战友们说他是“王杰式的英雄”……这样的英雄故事,作品里讲了很多,实际上可能还有更多。作品突出了一个鲜明的主题,那就是王杰精神不断被发扬光大,铸就了这支部队特有的英雄主义气概。
傅宁军、刘晶林联手推出的报告文学作品《瞬间与永恒——王杰及传人》(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),深情还原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那个瞬间:在给地方民兵讲解炸药包实爆过程中,拉火装置突然失控自燃,引爆炸药。就在这个关键时刻,一级爆破手、优秀工兵、教官王杰用身体压住了炸药包,救下周围的民兵,而自己壮烈牺牲。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多年的经验,他原本完全可以成功避险,但他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别人,把死亡留给自己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王杰的英雄事迹仍然被到处颂扬,仍然感动无数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