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一背景下,冈恩列举了托马斯·莫尔《乌托邦》(1516)的发表及望远镜的发明(1608)两大事件,挖掘出了一系列早期准科幻作品。他们受“卢奇安式星海航行”与“莫尔式乌托邦”的启。
不同于奥尔迪斯对科幻中文学价值的挖掘,在《交错的世界》中,侧重于关注科幻与各时代科技变革及文化媒介传播交互影响的冈恩,开篇就将科幻史的时间长度拓展至数千年前,一举打破大众的传统认知。
时空仿佛遥相辉映。1970年代,英语世界科幻盛行,科幻史著作频出。1973年,英国作家布莱恩·奥尔迪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出版了《千万年大狂欢》,由此促进了学界重新审视科幻的文学价值。两年后,美国作家詹姆斯·冈恩出版了科幻史著作《交错的世界:世界科幻图史》,由此奠定其科幻研究泰斗的地位。
书中先是溯及了包括《伊利亚特》《奥德赛》在内的神话传说、史诗文学等西方早期幻想文化产物,并对由此催生出的柏拉图的《理想国》,卢奇安的“月球旅行”讽刺作品《真实历史》加以介绍。
随着西欧中世纪结束,文艺复兴、启蒙运动兴起,活字印刷术和造纸术开始普及,文化媒介经由远古史诗文学的泥板石刻到莎草羊皮,逐步向早期精装纸书过渡,知识与文化也开始向普罗大众深入传播。
2015年,《三体》获得雨果奖。作为彼时的一种小众文化,中国科幻由西方舶来品至本土化改造,从断代承继到文化输出,其重大转变不仅让科幻文化再次进入到公众视野,也让学界对科幻史的研究成为一门显学。
冈恩在这本科幻史巨著里,详尽介绍了从史诗文学直至1975年的千年科幻史,并尝试为读者解答“何为科幻小说”“科幻小说又是如何改变了世界”等问题。现实世界与科幻世界创造了彼此,在科技每天都将人类的想象变为现实的今天,世界终于追赶上了科幻的脚步。